申请书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申请书 >>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培养一批农科拔尖创新型人才

研究生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000余篇,在Natur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570篇。获得全国优博和提名3篇,湖北省优博、优硕38篇。2017届王茂军博士的2篇论文分别入选2017年中国农业科学重大进展成果和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学术论文;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奖41项,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入围奖等。为中粮等行业龙头企业培养100余名高管与技术骨干,毕业生创立18家农业高新企业。2016届博士毕业生聂新辉扎根新疆推广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助力脱贫攻坚,受邀参加建国70周年庆典。

2.推动导师团队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13人次,国家“四青”人才20人次,国家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7人,教育部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建有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平台22个。十三五以来,承担国重大重点等科研项目700余项,在Nature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07篇,选育新品种104个,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

3.辐射示范作用显著

成果在学校研究生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做典型发言、校内中层干部研讨班上做典型发言。李召虎校长在开学典礼面向万余名新生分享刘后利先生育人故事。“硕彦计划”引领资源与环境、水产、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开展本研贯通人才培养。“耕读•问学+”成为学校“三全育人”典范。留学生培养带领全校留学生工作,首创的国际班,辐射到海南建立国际农业研究中心。培养理念和做法,引领了学校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交的《农科研究生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入选2022年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学术年会暨管理干部研修班10个优秀工作案例,并在大会报告交流。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20余所高校来校调研交流。

4.成果受到广泛关注

入选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进入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案例选编》遴选材料,2014年时任中组部副部长陈向群考察学科党支部建设,认为“这种学习型、育人型、助推型党支部建设很有借鉴意义”。

《人民日报》报道“在田间地头坚定扎根农村的信念”“专注杂交油菜育种60余年的傅廷栋院士——搞农业的就要多下田”“油菜院士的六件套”,《光明日报》报道“培育知农爱农兴农人才”“深耕‘问学’沃土涵育‘兴农’人才”“小蘑菇撑起脱贫致富广阔天地”。

《中国教育报》2017年报道“探索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之道”。教育部简报2016年报道“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20年报道“加强新农科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教育部网站2015年报道“积极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2018年报道“探索‘专业+’协同创新育人模式”、2019年报道“坚持‘四个一’模式助力产业振兴”,2022年报道“强化耕读教育,着力培养新农科人才”“坚守‘三农’底色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中央电视台1套“开讲啦”讲述了傅廷栋院士“传承科学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奋进故事;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16所高校推出2022年《思政第一课》,国家教学名师张献龙教授作为唯一农林高校教师代表讲述“耕耘30载,只为一朵棉”的故事。本成果相关改革举措还在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媒体报道。在构建农科研究生“四融合”培养体系过程中,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表“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等教改论文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