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申请书 >>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在卓越文化引领下,水稻团队培育了一批学术志向坚定、学术能力突出的博士生,毕业236名,97%继续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862篇,其中Science等权威期刊116篇。获全国及省优博27篇、吴瑞奖学金2人,全国优博获得者储昭晖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孙前文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现为清华大学研究员。现为上海交大教授的王风平等14人次成长为杰青及领军人才,3人为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为岗位科学家,四青人才16人次,80人成长为实验室负责人,成为我国生物学研究重要力量。

二、有力提升学科和平台建设。

以水稻团队为核心力量推动学科平台转型升级。团队有中科院院士1人,杰青7人次,国家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人,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4轮资助。重点室连续5次获评优秀,2014年获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022年入选首批标杆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绿色超级稻成果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主编《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等教材专著6本。生物学在前四轮学科评估均位居前列,两轮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

三、辐射示范作用突出。

培养模式成为一流人才培养标杆,带动微生物、油菜、柑橘等团队培养博士生2000余人。本研贯通培养的严建兵博士成长为,将卓越文化融入玉米团队人才培养。学科交叉培养的杨万能博士建成国内首套作物表型组平台,助力建成全国首批智慧农业专业。牵头863计划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全国20多家单位培养博士生184人。召开全国生物学博士生论坛,69个单位210名博士生参加。2003年发起国际水稻功能基因组大会(连续18届),2008年倡议解码水稻基因天书,全球万名博士生参与,具有全球影响力。

四、成果引起广泛关注。

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2010年刘延东同志考察重点室,提出打造“中国第一、世界一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培养模式吸引国内外100余所高校前来学习交流。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等报道《华中农大解码水稻天书》《追逐阳光的南繁“候鸟”》。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等报道《交规式学术不端惩治体系值得推广》。教育部网站报道《生命科学创新教育的华农模式》。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等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