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报告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报告 >> 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追求卓越的精神文化铸魂,树立远大科研志向

1.启人以志,科研报国。以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归国奋斗史为励志书,践行科学家精神。以团队创业史为活案例,1987年团队教师手提肩扛创建生物技术中心,这是农林院校第一批能够开展完整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平台;1993年获批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是当时农林院校唯一的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导师组30年薪火相传育人不倦;1994年成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996年团队自筹经费建成储水白塔解决科研用水难题,铭记“穷思变,困求进,苦图强”的小白塔精神。师生共学《毛泽东选集》等坚定理想信念,共读《三国演义》等经典名著汲取文化力量,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激扬梦想,自立自强。针对博士生成长困惑,张启发写信引“男儿当自强”的古诗,提出“要建功立业,博士生阶段不搏,更待何时”激励博士生有所建树。组织博士生经常性开展“树立好人生目标”“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等主题思想讨论;早在本世纪初就捐出何梁何利奖金设立启发奖学金资助贫困学子,并陆续以个人获得的各种现金奖励增资,团队成员和毕业学生纷纷捐资成立启发石平基金,激励后学。

3.追求卓越,耕读不辍。2012年以《激扬与追求》纪念重点室成立20周年,书写卓越科研平台建设历程;2014年以《追求卓越之路》纪念生科院成立20周年,总结生物学一流人才培养探索之路;2017年纪念生物技术中心建立30周年,鼓励团队师生砥砺前行再出发。博士生发扬候鸟精神在武汉和海南一年三季育种,科研境界朝思暮想,工作常态夜以继日,研究成果争创一流。

(二)勇争一流的学术文化强基,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1.本研贯通培养,创新培养模式。1996年以生物学理科基地获批为契机开展3+2+3本硕博贯通培养。建设3个国家一流专业、6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设立实验室体验班、水稻团队开放周,建立国家级-校级-院级三级科技创新体系,首批实施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新开设博士生前沿课程“生命科学进展”,开展探究式翻转课堂,以开题报告作为博士生资格考试载体,建立学位论文选题审查制度。100%资助博士生赴欧美一流大学访学,导师与海外学子密切联系,鼓励学成归国。

2.重大需求牵引,开展接力研究。围绕“水稻功能基因组”和“绿色超级稻”两大任务,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91项,根据博士生特点排兵布阵进行接力研究,攻坚克难中锤炼品性、挖掘创新潜能,14名博士生持续20年攻关S5基因,在Science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 14 篇,解决水稻生殖隔离世界难题。

3.激发独立思考,鼓励自由探索。熊立仲教授发起千问计划(51期),激发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引领师生互动新模式,出版《十年“千问”》。支持高年级博士生开展第二课题研究,自由选题、自主设计、独立完成,在试错容错中培养博士生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博士生自主创建学术沙龙(十年320期),议程设计、嘉宾邀请、海报制作等全环节均由博士生独立完成,每周学术交流和思维碰撞。

(三)精益求精的管理文化固本,构建“三严”管理机制

1.扎牢底线,严格规范引领学风。牵头制订《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撰写规范、学位授予标准等,首倡交规式学术不端惩治体系,学风宣讲作为研究生第一课。风清气正,规范诚信在团队师生中蔚然成风,我校被列为全国 11 所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案例教学试点单位。

2.三级指导,严管过程指明方向。大团队开题报告把方向、每学期考评,亚团队每月碰撞思想,课题组每周钻研细节。制订《关于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的几点意见》,提高开题质量。每学期开展实验记录培训检查,1000余实验记录本全部存档,相关经验做法推到全校。

3.强化落实,严抓细节提升素质。实行“团队统一管理、课题组分级负责、细则分解到人”的管理机制,倡导人人皆为实验室主人,设立助管岗位鼓励承担管理工作,将每个房间、每台设备、每批材料的管理分解到每一个博士生。制定五个方面40余项细则,严明奖惩制度;持之以恒抓爱护环境、室容室貌、规范着装、厕所文明、提倡空手不乘电梯等风貌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2:水稻生物学团队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