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

主要完成人情况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申请书 >> 主要完成人情况

张启发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分子生物学与作物遗传改良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级,2009;

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04;

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6;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3;

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18;

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

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先进个人,2004;

湖北省劳动模范,2002;

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8;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3。

主要贡献:主持并组织项目实施,提出“激扬梦想、追求卓越”的卓越文化育人理念,强调“启人以志”,将卓越精神文化、学术文化、管理文化贯穿博士生培养全环节,深化水稻生物学一流博士生培养模 式改革。 组织编写《激扬与追求》《追求卓越之路》《小白塔记》等,主持制订学校学术规范等系列文件,首倡高校交规式学术不端惩治体系。每年面向全校宣讲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每学期组织实验记录培训和检查。组织项目成果的总结、提炼、推广等。

培养研究生情况:作为学校水稻团队创始人和生科院创院首任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首任主任,一直工作在研究生培养的第一线。围绕国家对农业和生物学创新人才的需求,对标国际一流博士生培养,主持并组织多项教改项目研究与改革实践。坚持立德树人,以身示范,加强青年教师培育,建成一支国际一流的导师团队,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研究生。 鼓励研究生追求卓越、有所建树,与学生共读经典,开展思想讨论,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教46年,培养88名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筑牢学术底线,任华中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推动《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等系列文件出台,首倡交规式学术不端惩治体系,牵头制定学校学位(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位授予标准,连续多年为全校研究生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严守国家和地方经费管理规定,严格经费使用与管理。坚持为本科生讲授《生命科学导 论》等课程,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熊立仲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抗逆生物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

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2019;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2;

全国优秀科研工作者,2012;

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2007;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014;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2018;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主要贡献如下:

1.主持教学研究项目3项,组织项目设计、研究和推广落实。

2.坚守教学科研一线,首倡“千问计划”,构建校内外启发式教学理念和新型师生共同体关系。

3.全面负责水稻团队建设与管理,探索与实践研究生培养路径和模式。

4.主持学院研究生学风道德建设,参与制定学校学术规范等系列文件,参与构建交规式学术不端惩治体系。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持立德树人、科教融合培养国家需要的创新人才,围绕生物学教学及优秀拔尖才的培养,参与项目相关设计、研究与改革实践。秉持以身作则,以“爱”浸染,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足科学前沿,以“问”启学,鼓励学生转换思维、激发研究兴趣,推动各种师生交流项目,开创师生和谐互动新模式。充分发挥水稻研究团队的集体指导优势并践行团队的文化育人理念,从教20年,培养25名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1位获吴瑞奖学金,多位获湖北省优秀学术论文奖、国家或企业奖学金;3位毕业博士生深造后入选国家优秀青年人才。严把学术诚信关,连续多年为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新生宣讲学术道德规范。面向研究生开展实验记录培训,组织开展实验记录相关检查。参与制定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系列文件、学位(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和学位授予标准。严格经费使用与管理,讲授《生命科学进展》等课程,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欧阳亦聃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分子生物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

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

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2014;

农业农村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21;

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教学风采奖,2015;

湖北高校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

湖北省第十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2014;

全国植物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4;

湖北省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8。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贡献如下:

1.主持教研项目3项,参与博士生培养路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参与团队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参与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参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培养环节的制定。

3.参与撰写教改论文《文化引领的拔尖创新博士生培养探索与 实践》。

4.负责成果资料搜集、整理、汇总,参与成果总结、凝练、撰写。

培养研究生情况: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研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教14年,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9名,已毕业研究生5名。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为农业领域培养青年人才。围绕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环节的制定。参与千问计划、团队开放周、实验室体验班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 负责水稻团队博士生学术交流和日常管理工作。面向研究生开展实验记录培训,每学期组织实验记录检查。研究生培养成果获全国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研修班暨农林研究生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学术年会优秀管理工作案例。担任生物科学专业班主任8年。开设《群体遗传学》《生命科学进展》等研究生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余四斌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遗传育种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21;

863计划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选育首席科学家,2014;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6;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

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09;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4,2016;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4,2015;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2007。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围绕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参与项目相关研究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 参加1项教改项目,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 参与团队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参与水稻团队博士生日常管理工作。

3. 参与团队开放周的宣讲以及改革实践,面向团队研究生定期开展试验技能培训,组织检查实验记录。

4.负责“绿色超级稻”人才培养与培训项目。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持教书育人,将立徳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研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教32年,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28名;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多名研究生获湖北省和学校优秀论文奖。组织种子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建设,参与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环节等制定。参与千问计划、团队开放周、双创班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面向研究生开展实验记录和科研技能培训。开设《数量遗传学》《种子工程技术》《作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种子科学研究进展》等研究生课程。


何予卿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遗传育种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016、 202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4;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3、2015;

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2015;

湖北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指导教师,2012;

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2011;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3,2016;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2,2015;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2011。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核心团队成员,围绕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参与项目相关研究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负责水稻产业研究进展和高级遗传学专题等研究生课程教学;

2.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13名,培养博士生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特等奖2项和201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培养研究生学以致用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持并讲授《稻之道》和《水稻产业研究进展》 等研究生课程,从教25年,培养18名博士研究生,61名硕士研究生,指导研究生获2011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研究进展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论文特等奖2项以及湖北省优秀博(硕)士研究生导师奖励3项。


邢永忠

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植物分子遗传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1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

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4;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2,2016;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3,2015;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2011。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室务委员会委员,围绕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参与项目相关研究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参与博士生培养路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参与团队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参与水稻团队博士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实验记录检查。

3.参与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培养博士生22人。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持理想与现实教育相结合,鼓励研究生树立远大理想,认清科研形势,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注重与学生分享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课题组毕业学生的励志故事,使他们正确面对科学研究中遇到的挫折,意志坚定。从教24年,培养26名博士研究生, 25名硕士研究生。坚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实事求是,产出信得过的数据和成果。严把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关,严格经费使用与管理,讲授《高级遗传学专题》等课程。


林拥军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基因工程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2008、2011、2016;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2008;

湖北省科普先进个人,2020。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围绕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参与项目相关研究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参与博士生培养路径、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参与水稻团队博士生日常管理工作,开展实验记录检查。

3.参与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培养博士生21人。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持立德树人,教导学生做诚实的、遵纪守法的和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教37年,指导博士研究生44名、硕士研究生65名。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参与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环节的制定。组织本科生和研究生利用寒暑假参与科学普及实践活动,2020年被评为湖北省科普先进个人。


祁婧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教学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2018;

湖北省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个人,排名第1,2017;

全国农林研究生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学术年会优秀工作案例,排名第1,2021。

主要贡献:

担任生科院研究生教学秘书、理科基地秘书(2005-2015)、研究生院培养处处长(2019-2022):

1.主持教改项目2项,组织策划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实验室室体验班、水稻团队开放周、“千问计划”等活动。

2.参与研究生学位授予标准、学术道德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制订,组织博士生资格考试、实验记录检查、本硕博贯通培养实践 等。

3.撰写《文化引领的拔尖创新博士生培养探索与实践》等9篇教改论文,总结成果。

培养研究生情况:历任生科院研究生教学秘书及人才基地秘书(10年),研究生院培养处负责人(3年),负责研究生学籍、教学、培养、学位等管理工作,开展本研贯通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学位授权标准制订、学术道德规范制订和推广、科研记录检查等工作,起草相关文件20余项,经手培养生科院2000余名研究生,毕业1000余名。


唐铁军

从事工作及专长:教学管理/高等教育研究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教育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优秀个人,2022;

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7, 2022;

第九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6, 2022;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2018;

第六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4,2009;

第六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4, 2009。

主要贡献:

作为生科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一直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改革, 围绕生物学一流人才培养,参与项目研究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开展本研贯通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实践。

2.协助制定改革方案,组织国家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等。

3.参与千问计划、本研科研训练和课题衔接等培养环节改革实 践。

4.参与组织项目成果的总结、提炼,并在校内外推广应用。

培养研究生情况:所在岗位未招收和指导研究生。作为主管教学专职副院长,一 直从事教学管理与研究改革工作。负责组织本研贯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组织国家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负责研究生课程建设,积极参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和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参与千问计划、本研科研训练和课题衔接等培养环节改革实践。


肖景华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实验室管理/水稻食味感官品质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5,2014。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科研秘书,参与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和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 承担团队重大科研项目的过程和经费管理,参与团队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 负责水稻团队大型学术活动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参与团队研究生培养机制、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

4. 参与团队开放周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

5. 负责部分成果资料搜集,参与成果撰写。

培养研究生情况:所在岗位未招收和指导研究生。参与水稻团队研究生考评、团队开放周、研究生文体活动等工作,参与团队研究生培养和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承担团队重大科研项目的经费管理和过程管理,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合理合规使用科研经费。


赵毓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分子生物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021;

《植物学》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负责人,2021;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部属高校正高组三等奖, 202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

湖北省高校教师创新大赛正高组特等奖,202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优秀指导教师,2021;

新疆大学生创业计划优秀奖指导教师,2020;

湖北省细胞生物学会优秀青年学者,2015。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核心成员参与生物学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主持教研项目2项,探索博士生培养路径,参与团队管理机制与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负责水稻团队博士生日常管理工作。

3.参与水稻团队博士生学术交流活动和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参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环节的制定。

4.参与团队开放周、实验室体验班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和研究生实验记录培训。

5.参与成果资料搜集、整理。

培养研究生情况: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者主义情怀,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研实践教育等环节,重视育人规律,创造育人环境,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致力开放合作,产出创新性成果,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6名,已毕业研究生17名; 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研究生3人次获得湖 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二等奖;10人次获国家和企业奖学金;4人次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毕业研究生在博后期间获得博士 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的支持;多人次成长为高校科研骨干及生物行业业务能手。 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团队开放周、实验室体验班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实施分类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素养;担任研究生第二支部红色导师及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专业班主任,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和学生双向互动,构建平等、合作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开设《发育生物学》《生命科学进展》和《生命科学发展简史》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探索研究生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2021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袁猛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分子生物学与遗传改良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8;

湖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2021;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0;

湖北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2;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19。

主要贡献:

1.主持研究生《生物信息学》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1项,参与研究生教研项目2项,形成并固化可推广、可复制的研究生教学改 革经验。

2.参与博士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善并推动构建科学的高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3.言传身教,强化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创新。

4.参与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参与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且是国家急需的高质量博士研究生。

5.参与本教学成果资料整理、总结、凝练和推广。

培养研究生情况: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科研实践教育等各环节,坚持立师德、铸师魂,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研究生日常教育教学和培养全过程;鼓励研究生勇攀学术高峰, 激扬梦想,追求卓越;从教12年,培养4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研究生多人 次获国家奖学金;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包括培养方案、 教学大纲、培养环节的制定;参与千问计划、团队开放周、实验室体验班等培养路径的改革实践;在日常科研经费使用中严格执行财 务规章制度,合法合规使用科研经费;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情育人,共建和谐师生关系;自从教以来连续11年担任学生班主任; 开设《生物信息学》《分子克隆技术》等研究生课程,在中国大学 MOOC开设《生物信息学》在线课程8轮次。


李一博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青年学者,2015;

湖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8;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 才”,2018;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

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

湖北省优秀学术论文特等奖,2012、2016;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奖,2011。

主要贡献:

作为项目参与人、博士生导师,参与项目研究、具体实施与改革实践。主要贡献如下:

1.以身作则,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每年为新生讲好《种子的力量》文化育人励志讲座。

2.参与博士生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完善并推动构建 科学的高质量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3.言传身教,强化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创新。

4.负责水稻亚团队的日常管理、学术交流、课题交流与考评。

培养研究生情况:将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增强综合素 质和崇尚科学精神等贯彻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与学生共读经典,开 展思想讨论,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教8年,培养4名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制定课题组 管理实施细则,每学期组织开展研究生工作考评、实验记录培训和 检查。主持研究生教研项目2项,组织项目实施。严格科研经费使用 与管理每学期组织课题组活动2-3次。 每年为研究生讲授《分子细胞生物学》(48学时)、《分子克 隆技术》(48学时)、《生命科学进展》(8学时)等课程。 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年和2017年)、华 中农业大学“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贡献奖”(2021年)、华中农业 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


李兴旺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水稻基因组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0。

主要贡献:

作为水稻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主要贡献如下:

1.参与研究生培养路径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积极将前沿研究成果转化为研究生教学内容,主持研究生教研项目1项。

2.负责学院研究生国际合作交流事务,拓展研究生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加强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

3.作为“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二级学科方向负责人,参与线性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鼓励学生开展学科交叉研究。

培养研究生情况:将“追求卓越、激扬梦想”作为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价值导向,将立德树人思想融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从教6年,指导在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2名,已毕业研究生9名;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引导研究生围绕农业基础研究前沿领域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选题,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指导2名博士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一 名博士生毕业后留在课题组继续博士后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支持,为农业基础研究培养青年人才。开设研究生新课《表观基因组学》,参与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面向研究生开展实验记录培训,每个月组织实验记录检查。

 

殷平

现从事工作及专长:专任教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何时何地受何种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

组织部万人计划第三批“青年拔尖人才”,2017;

湖北青年五四奖章,2017;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2,2019;

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21;

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2021。

主要贡献:

作为生科院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副院长、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生物学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参与项目相关研究与改革实践,参与项目成果的实施、总结、凝练,并在校内外广泛推广应用。

培养研究生情况:

1.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020年度获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质量一等奖。

2.夯实研究生培养环节,实现信息化、制度化管理,制定了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完善博士中期分流机制,推进分类培养,校企合作。

3.严把学术不端行为,实行博导招生资格考核制,将学位论文质量与招生资格、招生指标挂钩,高标准、严要求,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4.大力推动研究生课程建设,探索建立研究生教研教改、教学团队管理模式。

5.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创新研究生教改项目,带头主持申报研究生培养条件建设项目,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研究生。

6.2013年任教以来,培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27名。指导学生刘建在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指导学生王祥、黄金波在第一届全国农林院校科技竞赛“大北农杯”中获特等奖;指导“RNA代谢通路研究团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7.严格遵守经费使用管理办法。

8.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等课程。